首页 » 非遗保护 »

非遗传承人

非遗传承人

杨玉栋家庭(彩塑京剧脸谱制作工艺)

  杨玉栋,男,1943年生于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民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他从小在京城一个老戏园子里长大,钟爱京剧脸谱。从六、七岁起就开始搜集有关资料,并多次观看梅兰芳、裘盛荣等名家的演出,对他日后的脸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1960年

时间:2017-06-30 15:50:43 来源:海淀区文化馆

蒋丽娟家庭(绣花鞋工艺)

 

时间:2017-06-30 15:41:23 来源:海淀区文化馆

哈亦琦家庭(哈氏风筝)

     哈亦琦,男,回族,1954年生于北京市。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风筝协会副秘书长;北京一级民间工艺大师。  哈氏风筝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有160余年的历史。哈家祖籍是河北河涧县鸽子洼村人。祖辈是考武状元进京,后来中过武状元的哈

时间:2017-06-30 15:36:02 来源:海淀区文化馆

孔令民家庭(曹氏风筝)

      曹氏风筝起源于清乾隆时期文学家曹雪芹所著《废艺斋集稿》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专讲风筝技艺的一书中。按此技艺制作的风筝称之为:曹氏风筝。曹雪芹将风筝技艺传授给于景廉和爱新觉罗.惠敏,于景廉是曹氏风筝中“民间风筝”的第一代传人,爱新觉罗.惠敏则是“宫廷风筝”的第一代传人,第二代至第五代传人

时间:2017-06-30 15:27:40 来源:海淀区文化馆

刘文田家庭(吹打乐)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韩家川刘氏家族是以刘文田先生为代表艺表演吹打乐为特色的家庭乐队所演奏的曲目源于民间红白喜事音乐经过细致的整理加工用管子唢呐竹笛笙以及多种打击乐器共同演奏,把民间音乐板上舞台,使之专业化既适应剧场表演又善于广场演出。这种表演形式多次在比赛和演出中获奖。2006年出应邀到

时间:2017-06-30 15:20:07 来源:海淀区文化馆

齐聪颖家庭(北京绢人)

        齐聪颖,60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住海淀区中关村。她自幼酷爱美术,1963年到北京绢人厂工作,在宋翠珍、葛敬安、张琴等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习掌握了一整套的制作工艺。她从事北京绢人制作近40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有历代仕女、戏曲人物、菩萨、京剧脸谱等

时间:2017-06-30 14:21:49 来源:海淀区文化馆

张双志家庭(小灯张彩灯工艺)

       张双志,64岁,彩灯制作艺人,现居海淀区甘家口。其父张长顺人称“小灯张”,制作的各种彩灯小巧别致,物美价廉,深受群众喜爱,清末民初在东四牌楼、地安门一带享有盛名。他继承父亲的技艺,在小方灯的制作上不断创新,制作的九莲灯、大型宫灯等作品获奖。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

时间:2017-06-30 14:14:26 来源:海淀区文化馆

郎志丽家庭(面人郎)

郎志丽,64岁,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现住海淀区北下关地区。  她随其父郎绍安(人称面人郎)学习捏面人,并有所创新发展。她的作品造型准确、形象逼真、手法新颖。从艺五十余年来,作品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品创作比赛中获奖,并被国内、外的

时间:2017-06-30 14:06:36 来源:海淀区文化馆

©版权所有 2005-2025海淀区文化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8-1号 海淀文化艺术大厦4层、5层

电话:010-56082190

传真:010-56082201/02/03

建议使用1366X768分辨率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万有科学技术中心

京ICP备14057990号-1